叶选平会长的那些“儒学良言”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9-10-29 21:44:59 阅读:次
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叶选平,因病于2019年9月17日12时50分在广东逝世,享年95岁。叶老曾经长期担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荣誉会长,为国际儒联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他领导和团结儒联与儒学界的同仁们,为儒学的研究、传播、普及、应用进行了扎实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赌的斐然成绩。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斐然成绩的取得,与多年来叶老围绕国际儒联和国际儒学工作提出的诸多真知灼见、远见卓识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特从叶老担任国际儒联会长、荣誉会长期间的讲话、致辞、谈话、序言等中摘编一组论述,以为缅怀和悼念。
一、新时代做好儒联工作要做到四个坚持
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对我们党在国内国际的工作任务、历史使命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周密部署。儒联的工作借好了十九大的“东风”,就一定会开创新局面,达到新境地。作为在儒联工作多年的一名老兵,我想提请大家在今后儒联的工作中,要注意进一步做好四点,也可以叫作四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儒学产生于中国;儒联从一成立就是中国引领和主导的一个国际性学术文化团体;中国始终是儒学文化研究、教育、传播、普及的主要平台和基础园地。因此,儒联的工作理所当然地要坚持我们党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社会做好儒联工作最重要的政治保证。
二是要坚持对儒学和所有传统文化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由于儒学和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上产生和长久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已经过时或成为糟粕的东西,因此,对它们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和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使是对其思想精华,也应该始终注意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和时代条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进行这种转化和发展,照搬照抄,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之道。
三是要坚持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同国情与不同社会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地来安排和开展儒联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儒学研究、教育、传播工作。比如,我们在中国的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广泛开展的儒学普及工作,在世界其他国家,就不能简单地搬用这种做法。当然,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如在一些华侨华人较多的国家,在他们的社区中,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形式和渠道,可以探索开展儒学知识的一些普及工作,逐步积累经验并加以推广。总的说来,儒联在中国进行的儒学研究、教育、传播、普及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与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服务的;而在国际社会传播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为各国的共同发展,为改善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
四是要坚持按照和而不同、相互包容、平等相待、互学互鉴的精神,努力推进和加强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儒联要成为这种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既要把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推向国际社会,又要把国际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去。同时,儒联还要发挥作为国际性学术文化团体应有的协同组织作用,积极联合和团结各国各地区的有关学术文化团体、专家学者和政要,发扬习近平主席提出和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为推动各国各地区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懈奋斗。
(选自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十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的书面致辞)
二、重视儒学的普及工作
研究和普及这两个方面,我认为这两个方面比较起来,普及更带根本性。如果一种思想不为广大人民所接受,这个思想就没有什么生命力,儒学之所以能几千年不断,生命力就在这里。
儒学两千多年的积聚,对做人,怎样做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非常丰富的哲理。而且有很多很多可供不同年龄段的人学习的本本儿,大文章小文章,大书小书很多。现在我们想,儒学思想中间要教什么?重点还是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
普及儒学,当前值得重视的是,普及其中修身做人的哲理,因人施教,着重加强对“从学”年龄段人群的道德品质教育。
(选自在第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开幕式、闭幕式上的讲话)
三、为什么要编一本《子曰全集》?
我早年在校读书期间,读过一点古文,但参加工作后,因国家需要转学了机械。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曾留心过祖国传统文化,到儒联后才算是入了“启蒙班”。
历史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孔子的儒学着作、言论,进行编辑、考证、诠释,以及各种争论,两千多年来不曾断过。其中何为孔子原着,何为他人转述,何为后学发掘、编述,历来也是议家蜂起,各持己见。因此,集合一些专家们,下一番旁搜博览、探幽钩沉、分析比较和去伪存真的功夫,编出一本为学者所普遍认可的孔子着述全集来,应属加强儒学研究、教育、传播和应用的基础工作。在我的脑海里早就有过这样的念头,很希望有一本“子曰全集”之类的书,能早日问世。
(选自为《子曰全集》所作的序)
四、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儒学
国际儒联作为儒学的国际团体,要体现其国际性,要有“国际味道”,这是个大事情。搞儒学工作,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儒学同仁们的共同事业。
加强儒学的研究、传播和普及、应用工作,弘扬儒学的经世致用精神和思想精华,发挥儒学在当今社会治理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大题目,很有文章可做,任务也相当艰巨。
现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对孔子学说、儒家思想和儒学文化的研究日渐广泛起来,人们对它们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精华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也在加深和提高。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所谓“现代社会病”,各国各地区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不少有识之士,感到应该从儒学文化中去寻找一些“良药佳方”,来帮助治理“现代社会病”。
研究事物,一般说来,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这种方法对搞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比较可靠。儒学从创立到形成体系和演变发展,经历了许多历史时期。它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演变情况,显示的特点及其地位、作用,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样子。通过分期研究,把儒学在每个时期的特征是什么,其更新、发展或改造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中哪些是属于进步的,哪些是属于退步的;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具体地把它们搞清楚,最后在各个时期研究的基础上,再加以综合、抽象和概括,就可以整理出一个儒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总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和思想精华的纲要性的东西。有了这样一个东西,对于我们推进儒学工作会大有益处。
我们今天研究儒学,一定要结合儒学自身孕育、发展的历史实际来研究。儒学文化在中国产生和发展起来以后,又先后逐渐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影响,有些国家还产生了同自己实际相结合并具有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儒学。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些国家的儒学文化时,也要结合它们以往社会发展的实际去研究。同样,我们今天在对儒学的研究、传播和普及、应用中,也一定要注意联系和结合当今各国各地区的社会实际,按照各自社会治理和发展的需要,将儒学中那些至今仍然有价值的东西,仍然可以在现实发展中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的东西,通过研究和分析把它们选择出来,传播到人们中去,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总之,对待传统文化,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其他国家的,从中国而言,也不独是儒学文化,还包括道家、墨家、法家、释家文化等等在内,我们都应采取有分析有选择的态度,也就是有扬有弃的“扬弃”态度。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同其他诸子百家之间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也是立足自家思想的实际采取有扬有弃、择善而从的态度。在儒学内部,后来的儒者对于先前的儒者的思想,同样是有扬有弃而非盲目照搬。
(选自在国际儒联四届二次常任理事会上的讲话)
五、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乃济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在2014年9月召开的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着重提出了“推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重要课题,并就解决这一课题提出了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四项原则。这对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一个重要指南。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乃是济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切有志者都应为此而共同努力。
从远古时期的两河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产生以来,亚洲人民祖祖辈辈就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胜枚举的历史贡献。今日亚洲正处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其发展之势可谓生机勃勃、魅力四射。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亚洲这块神奇土地的历史辉煌和未来前景,更是举世瞩目。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强对亚洲价值和东方智慧的研究与运用。这一倡议是意存高远的。亚洲价值、东方智慧无疑是一座丰饶的精神宝藏,值得我们去深深挖掘、广为利用,以造福于“一带一路”建设,造福于全球治理,造福于促进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造福于建立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自为“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所发的贺信)
六、一篇立意高远、意义重大的讲话
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已经二十多年了。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讲话,讲到了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幸福安康应走的和平发展道路,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自然也是要走上这条道路;讲明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包括儒学,而且其主导是儒学),对中国文明以至世界文明的进步能作出重要贡献,对当代社会发展可以提供的启迪、启示、启发和其他现实价值;给我们提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创未来的光荣任务。
这篇讲话立意高远,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高度概括了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使命;对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对我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北宋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主席的这篇讲话和他的一系列讲话,真正是为万世开太平。
习主席的讲话端正了我过去的一些观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各家是百家争鸣的关系,虽然大浪淘沙,但这是一个不断互相学习融合发展的过程,不是我存你亡的关系。“罢黜百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儒学而言,要不断发展。实现其历史使命就要汇合到这个历史洪流,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在中国当代的洪流中,儒学研究者首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儒学者不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前进。什么是儒学精华、什么是糟粕,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才是精华。
习主席的讲话寓意深刻,涵盖面很宽,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政策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必须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用于实际,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选自发表于《光明日报》2015年9月28日的文章《立意高远,意义重大》)
七、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与时偕行”的历史任务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大家应该还记得,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就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与时偕行”的历史任务,全世界都这样,永远是老课题,也永远是新课题。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的主要部分,曾经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人的主导价值体系。然而,近百年来,儒学受到各方面的各种冲击,但是没有被时代所抛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民族自信心的提高,儒学得到了重新评价。
总结儒学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儒学。儒家文化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我们要正视它的现代价值。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等主张。
我希望,大家能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儒家学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时代的新意的当代儒学,并将其切实运用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选自在“先秦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转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