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灿新】《易经》中的政治伦理智慧(下)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9-11-14 14:15:38 阅读:次
作者: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05期
摘要:《易经》中的政治伦理智慧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根基之上的。民本主义精神是《易经》中政治伦理智慧的核心。其落实到行动上,则是要处理好君民政治伦理关系,而这不仅要君民同心,保民养民,更要通过教化感化民心。《易经》中还充满着政治伦理智慧之艺术,其中最突出的是其辩证的“中庸之道”,即君子做事不仅要把握好“度”,既不可锋芒太露,又不可怯懦退缩,而且要遵循规律,审时度势,潜心修德,待时机成熟时大展拳脚。治国安邦必须实行德治之道,而德治的关键是君子必须有德,《易经》因此特别强调政治道德与政治伦理智慧的自觉修炼。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系辞上》中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它广大精微,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被奉为儒家经典,并尊为群经之首。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政治伦理智慧。
四、《易经》中政治伦理智慧的艺术
感性认识的结晶是经验与技能,理性认识的结晶是科学与理念,悟性认识的结晶是智慧与艺术。智慧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它与经验和技能不同,它有科学与理念;它与科学和理念不同,它有经验与技能。因此,它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产物,它表现为既是一种理论艺术,也是一种实践艺术。
古代中国始终充满着智慧,尤其是政治伦理智慧。这种政治伦理智慧最突出的是其朴素辩证的道德哲学。孔子很早就发现,无论是道德行为还是道德品性,都应当把握住最好的“度”,所以他首倡“中庸之道”。“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1]427他曾举例说,“勇”就是中庸,而怯懦则是不及,鲁莽则为过,过犹不及,都不是中庸。老子则特别强调“物极必反”之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1]959老子强调,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不如主动后退一步或及早罢手。无论做何事,都要把握合适的尺度,不要太过,尤其是敛财不要太贪,要取之有道,适可而止。做人不要锋芒太露,太过尖刻不但会伤害别人,早晚也会伤害到自己。过得比别人好,要经常想着帮助别人,想到感恩,不要不知天高地厚,更不要随心所欲、狂妄不羁、骄奢淫逸。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非有高尚的人格加上宽广的胸怀不可。
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自古以来,围绕着权力的争夺,上演了一幕幕刀光剑影、阴险毒辣的血泪剧。可以说,政治领域到处都是陷阱泥坑、刀山火海,没有一定的政治伦理智慧,是很难坚持前行并最终达到一定的政治理想目标。
《易经》深知这一点,因此,它充满着政治伦理智慧的艺术。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其首卦——乾卦。在这卦的六个爻辞中,展现了君子在各个时势中应当具有的政治伦理智慧。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比喻君子压抑在下层,不能有所作为。此时,不可盲目行动,而应耐心地等待时机,在发现时机成熟之时,就应立即行动。《乾卦·文言》载,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1]204孔子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忧患的事就避开,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
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潜龙通过隐藏修炼到了一定时机,自然有初露锋芒之象。比喻君子挣脱了压抑的处境,当现于田而入于世时,应当不断奋战,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造就成伟人的品格,而不是等候伟大的日子到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有伯乐的扶助。《乾卦·文言》载,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1]204孔子说:“龙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论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引导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就是说民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
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征着君子处于既可大有作为又充满凶险的处境之中,如能倍加勤勉谨慎,可以没有灾难。《乾卦·文言》载,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1]204-205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时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
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龙跃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进可升腾于云天之外,进退有据,潜跃由心。君子的修炼累积壮大,终于到了发展的大好时刻。无论是资历还是才能德性都到了。这个时候不甘落后了,尝试性的上跃,攀上新的高峰,是没有错误的。《乾卦·文言》载,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1]205孔子说:“有时处在上位,有时处在下位,本来就是变动无常的,不是什么行为邪恶的缘故。有时奋进,有时退隐,本来就是应时变化的,不是什么喜爱离群索居的缘故。君子致力于培养品德增进学业,随时准备着抓住时机全力以赴,所以没有灾难。”
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时候,君子无论是地位、德性、才智,都达到了成熟阶段,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而那片天空就是你要找的“大人”所提供给你的。《乾卦·文言》载,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1]205孔子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云萦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丽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着大地,万物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当中。”
上九爻辞:“亢龙有悔。”喻指身居崇高地位的统治者,脱离臣民,孤高无辅,必遭灾祸。君子应当知进退存亡之理而不失正道,这才不至“有悔”。这秉持了一个自然宇宙的规律,就是阴阳的相互变化,一种事物从来没有无限制的兴盛下去。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这是警戒人们崇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乾卦·文言》载,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1]205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此外,在其他诸卦中,其政治伦理智慧之艺术可说比比皆是。刚健中正之德是君子政治道德的根本之德,只有此德者才能行“正道”,善治国家。《履卦·彖传》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1]214以刚健中正之德居帝王之位,而不负疚后悔,盛德光明正大。《大有卦·彖传》曰:“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1]214其德性刚健而又文明,顺应于天并因时而行,所以“开始即亨通”。《同人卦·彖传》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1]217文明而且刚健,处中得正而相应,此为“君子”之正道。唯有君子才能通达天下民众的心志。
君子处世干事应当遵循规律。《随卦·彖传》曰:“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1]220天下万事在于随时而行,“随时”的意义是伟大的。总的来说,整个随卦讲怎么样随时、随势、随人、随心、随天道。怎么随天道呢?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豫卦·彖传》曰:“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1]219豫卦的意义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尚能随和其意,何况“封侯建国,出兵打仗”这类事情呢?天地能顺时而动,日月运行无差错,四时循环无讹误。圣人能顺时而动,刑罚清明,万民服从。《中孚卦·象传》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1]257泽上有风,风起波涌。这是中孚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风化邦国,唯德教为先,因而审议讼狱,不轻置重典。
君子应当尊尚贤人,惕防小人。《大畜卦·彖传》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1]227大畜,得刚健笃实,光辉日日增新,其德阳刚在上而尊尚贤人,能止刚健而畜养之,这就是大的正道。“不食于家”,尊养贤士。“宜于涉越大河”,顺应天道。《师卦·象传》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1]212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君子处于险境,应当沉着冷静,以各种德能将其一一化解。如剥卦五阴在下,逐次上升,一阳在上,面临着即将被剥落的危险,阴盛阳衰发展到了极点,象征小人得势,咄咄逼人,迫使君子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以天下为已任的君子,应该懂得“顺而止之”的道理,采取明智的对策,着眼于拨乱反正。但在转化的契机到来之前,不可贸然行动,盲目冒进,必须顺应客观形势,静以待时,韬光养晦,善于自处,保全实力。此时,君子不仅要对未来抱有乐观的信念,看到剥落之世不会长久,必有一个尽头;也要以清醒的理性分析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大过卦·象传》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1]229《象辞》载: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巽为木,上兑下巽,泽水沉没木舟,这是大过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舟重则覆为戒,领悟到遭逢祸变,应守节不屈,稳居不仕,清静恬淡。即自己的行为主张被众人反对,受到排斥打击,也不感到苦闷烦躁,逃避俗世。《明夷卦·彖传》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1]235《需卦·彖传》曰:“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1]210危险在前方,有刚健而不会陷入,其义为不困穷。需,“有诚信广大亨通,而占问吉利”。《困卦·彖传》曰:“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1]245虽处危险之中而乐观喜悦,穷困而不失其道。《困卦·象传》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1]245泽中没水,是困卦的象征。君子鉴于此象虽处境艰难自励,穷且益坚,舍身捐命,以行其夙志。
君子处世安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伦理智慧就是“谦”。谦是谦虚,不自满,有德而不自居,有功而不自诩,包容大度,虚怀若谷。君子拥有“谦”德,就能逢凶化吉,就是保有亨通之道。《谦卦·彖传》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1]218谦者受人尊敬,故其地位愈显得尊荣。谦是天道,是志道,也是人道。所以谦德是包有三才的,宇宙间还有何德能及其功用之大?谦的表现力是卑的,伸其效果之高,世间无物可以超过它。此是君子德性修养的“终”极。《谦卦·象传》也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1]218地中有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这是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谦让为怀,裁取多余昀,增益缺乏的,衡量财物的多寡而公平施予。《谦卦·象传》还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1]218勤劳而谦让的君子,万民敬服。故《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1]273-274谦虚而不自满是保持盛大的必要条件,有亨通之道,是君子所应终身奉行的美德。这种谦虚不局限于人事层面的美德,而是通贯天地人三才之道,体现了自然造化的客观规律。
五、《易经》中政治伦理智慧的修炼
君子治国安邦,必须实行德治之道。而德治的关键是君子必须有德,而政治道德与政治智慧从来都是努力修养与修炼的结果。
以周公旦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强调统治者要实行“敬德保民”的“德治”,就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修德。孔子十分赞同周公的意见,他强调指出,要以德治国,统治者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有德之人。《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148只要统治者以身作则,带头讲道德,治理国家是不困难的,只要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孔子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4]151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易经》中也充分地反映了这一政治伦理智慧。君子治国安邦,必须实行德治之道。《蛊卦·象传》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1]221蛊卦上艮为山,下巽为风,“山下有风”,振动万物,培育生机,虽在蛊坏之时,仍有推陈出新的希望。君子观此卦象,体悟到治蛊之道应该抓纲治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振奋人民的精神,培养人民的道德,从根本上扭转整个社会颓废败坏的风气。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要实行道德教化,关键的是君子必须有德。
政治道德与政治智慧都是后天努力修养与修炼的结果。《晋卦·象传》曰:“明出地,《晋》。君子以自昭明德。”[1]235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越升越光明盛大,这是升进的正道。君子观此象,意识到要以修身为本,逐渐积累自身的优秀品德,并在自己的进步过程中展示出来,就好像太阳升入天空向大地昭示自己的光明一样。《大畜卦·象传》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必畜其德。”[1]227上体艮为山,下体乾为天,天为至大而在山之中,象征所蓄至大。君子观此卦象,用于个人品德才学的修养,懂得必须不中断蓄积的道理,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而多方学习前圣先贤的言论事迹,以进步自己的才学,增进自己的品德。《升卦·象传》曰:“地中生木,《升》。君子顺德,积小以高大。”[1]244本卦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有了大地深厚的滋养和深深盘扎在大地上无数的根系,小苗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这就是升卦的象征主旨。君子观此卦象,从而遵循德义,加强修养,从细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增进品德,不仅要“知”,更重要的要“行”。《蒙卦·象传》曰:“君子以果行育德。”[1]209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因此,《易经》中所反映出的政治伦理智慧要靠后天的修养和修炼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崔富章主编.中国文化经典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2]吴灿新.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及其意义[J].齐鲁学刊,2012(3):26-30.
[3]吴灿新.中国伦理精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4]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转自:儒家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