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与“儿童读经运动”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5-08-15 05:18:28 阅读:次
寻找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
编者:经书是我国民族文化之珍贵遗产,虽然自清末开始不断遭到质疑,将经书与落后保守划上等号。但事实上,经书的价值是可以重新看待的,如何赋予现代意义,从中撷取活用的智能,恐怕是现代人在面对经书时,应该调整的心态。有鉴于此,本刊今、明两天,特刊登两篇相关文章,希望能提供读者对此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另一个使文化起死回生的可能转机制式教育之外,坊间学钢琴、学计算机、补英文,各式各样的儿童才艺班,令人眼花了乱。在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竞争压力下,你是否为了帮孩子选择什么“菜色”困扰不已?如果你经常观察并反省我们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问题,你可能会发现无论学校教育或是这些应运而生课余时髦的社会教育,所提供给我们下一代的始终只偏重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至于精神层面的人格涵养,则显得相当贫乏。整个大环境所见也大半是心量狭窄、急功近利的角色;尤其我们议事殿堂
在这个时候,有个人默默在推广“儿童读经”,让人们在众声喧哗中,发现另一个使文化生命起死回生的可能转机。日前走访了这位哲学大师牟宗三的嫡传弟子、前鹅湖月刊社长、目前任教于台中师院的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先生,在轻松的叩问之间,了解了整个儿童读经理念形成与逐步推展的经过。在此便以“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情,为大家报导这项深具意义的回归文化本位运动。
经典是智能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中国自古流传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向为知识分子所必读,以此抟成了整个文化的特色。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这其实原是中国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提出,却变成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
不读经书中国人的理性被架空了
“读经”之风至清末仍盛,民国以后西风东渐,元年元月第一位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五月又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七月又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之议案;三个连续动作,使中国从此没有读经的学生,没有可教读经的老师,迨至民国八年五四运动,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不用说读经,中国人连古文都渐渐看不懂了。学校里从此遵循的是胡适、杜威那套“启发性”、“按部就班”、“儿童中心本位”的教育观念,漫长的岁月,中国人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人读经;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台湾的中国人,早已国际化,美其名曰“世界人”,事实上是忘了根本,糊里胡涂的一群人。高度经济发展下,文化教养未能相对提升,社会正义日消,君子之风渐远,诈虞日盛,这都是“废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不能不审慎地思考这个问题,“经”原来是文明的结晶,扎稳生命根柢底的道理;不读经,中国人理性架空了,一时之间成了回到丛林的野蛮人,在西方文明之前,如何能不自卑,而“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为世人所尊重”。作为一个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很准确地留心到人性的根源,触及教化的核心关键,不过他不选择一般人觉得莫测高深的逻辑阐释这条途径,而将这些看似很玄的道理,落实在一个最简单理念的推广。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文化教育是“固本陪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他想从“普遍恢复读经教育”来救助人心,而从儿童时期就给孩子读经,尤其是有理论、实验依据的有效方法。
在儿童记忆力最好时储备一生受用的好东西
他的理由是,从小让孩子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的书”,要求他熟背,暂且不管懂不懂,让他储备一些一生受用的好东西。据专家研究,人类有理解与记忆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如计算机资料之输入与保存,理解则如程序之设计与应用。记忆力从小即显着发展,至十三岁为最高峰,其后便有趋下的可能;理解力则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进步,其后日渐成熟,直至老死。王财贵提倡的“儿童读经”就是利用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尽量背愈多愈珍贵愈好的经典,即使一时不了解,用不上,等到理解力渐臻成熟,后来居上之际,数据库里的东西自然而然反刍出来,酝酿发酵所“食”之“古”,自然而然“化”成了他人生智能的一部分。
二十几年前王财贵师专毕业,在小学教书时,即曾经短暂实验过这套理念,六、七年前开始进行到自己孩子身上,八十年开始好友杜忠诰也将女儿送来“求学”;两个小朋友带来两个小朋友,形成了一个“小私塾”,请一位仍在师大就读的同学来“客座”。消息不胫而走,陆续有许多家长送小孩上门来,后来在教育部社教司及中华文教基金会支持下,正式开设“儿童读经班”。为了普及读经教育,他特地免费开设“师资训练班”,八十三年初更在卯鲤山文教基金会及宗教哲学研究社华山讲堂赞助下,成立“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有系统地推广读经,各地回响热烈,到目前为止,整个台澎地区已经有五百余读经班纷纷成立,大约一万五千名儿童正接受读经教育。
在快乐与痛苦中进入中国文化核心
为了实际了解“儿童读经班”上课的情形,我来到了位在中和曲曲折折巷弄间的华山讲堂。完全中国风味的建筑,窗明几净,沉甸细致的木质桌椅,泛着古雅的气息;二、三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和十来个陪读的妈妈,早已翻开书卷静候老师的到来,行礼问好之后,开始复习上周所教的课程。清脆响亮的童音破空而来,他们摇头晃脑,滚瓜烂熟地背着,兴奋中透露着对我这位不速之课无限好奇的神情。论语、庄子、唐诗三百首,依次复习过后,一列列上台抽背,老师挑个段落,孩子们接下去背,当中偶尔那个被岔了,立刻会被大伙而纠正,并纷纷瞪他一眼,以示惩罚;因为老师按全列总体的熟习度,象征性给分,如背诵中有所停顿是会大大影响荣誉的。
潜移默化塑造优美人格
这个班至今已有三年历史,是王财贵推广读经足为示范的“活广告”,但是学生也难免来来去去,对这种情形,他丝毫不以为意,表示:“留下来的才是中坚分子,即便只剩下一个学生,也绝不放弃。”事实上全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经年的老学生员了,每周六下午跟小朋友一起“拼书”的一个半小时,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当会留下跟补码学、学计算机很不同的记忆吧!尤其这些记忆日后将会在他们人生中不时被复习,印证亲身的经历,就更显得“读经”一事是牢结盘固在他们生命中的根柢。
中国人向来将文化涵养放在日常生活之中,即以读书这件事来说,古文本身就是一种修饰过的语言,抑扬顿挫,长短相间,极富音乐性的美感,一唱三叹,遗韵不绝。长期背诵经典,潜移默化一个孩子的心灵,塑造优美的人格,绝不是
据王财贵估计,在没有压力下,光是朗读认字,跟读一年之后,约可认得三千字;二年后,可有一般大学生的国文程度;三年者,等同大学中文系学生的程度;至于全然展现成果,约得学习十年后才能检视。
教儿童读经,必须选择永恒的经典。王财贵建议:初学可由四书、老庄、唐诗三百首入手,跟小朋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从第一章开始,脚踏实地地背下去,不跳章、不跳节,不计较重不重要;否则挑三拣四,孩子起了分别心,就不易受教了。上课时,可两三种书同时进行,授课老师念一句孩子跟着念一句,一句句诵读那自成节奏的文句,而不做任何讲解。因为即使讲解,孩子也未必懂,经典的东西,需要时机配合才能豁然开通,讲解功效不大;反而有许多人会因为需要讲解,而不敢教读经,会限制读经班的普及。
在师资方面,只要识字,能看注音符号就可以胜任,因此每个父母都可以教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易子而教”效果更好,团体学习进步更快,这是为什么主张开班的原因。
亲炙经典赖为人父母之认同与坚持
根据这些年来推展读经的经验,可以看出,孩子到底仍是被动的,让他们能够长期有这个福份亲炙经典的,端赖为人父母者正确的认同与坚持。在这个小小读经班里,我就看到了很多有心的妈妈,像一位住在外双溪的庄太大,是全职的家庭主妇,她本身就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吸收中国文化,三岁起即教他们背古书,两年前她主动地四处寻觅读经班,而找到这里。初来,这个班已进行了一年多,以老子而言,进度约是半本,当时她的孩子早就背完整部了,但完全没有会背了而无聊的问题,反而因为大家一起背更好玩而更起劲。现在,她每周六亲自开车,载着分别为小学四年级、二年级与幼儿园大班的一子二女,穿过台北市,千里迢迢来读经。
每天清晨五点多,是她们家的背书时间,日日如此,行之多年,孩子因此养成了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学校的功课向来不要她操心,其它的音乐、舞蹈、书法等才艺也仿佛与读书可以触类旁通,样样学来得心应手。这个家庭的例子,可不完全归功于用心为孩子规划人生蓝图的母亲?
这个社会上,像这样“有志一同”的知音,应当还是不少的,提倡重新读经,王财贵之前也必定不乏其人,但像他这样“整个生命投入”的,还不曾见。这些年,他四处奔走演讲,宣传读经的理念,并抽空接受采访,希望藉助媒体的传播功能,使更多原本没想到或不认同的人,接受这个观念。同时举办“师资训练”,让每个家庭、每个社区都有可以教读经的人才,鼓励有心人士开班,遍撒读经的文化种子,为此这至澎湖、台东等地是常有的事。他相信“如果十个学生中,有一个人读经,其中又有一半跟得上程度,那么十年后,年轻人里有那么一些亲近中国古老东西的人,社会将可以改观。”
“读经推广中心”的成立,则提供台湾读经教育工作者各种读经信息,解答各类问题,协助开班事宜,并发行赠阅“读经通讯”及“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期望逐渐打开读经风气,多年来大力支持王财贵推展读经理想的华山讲堂,背后支持的是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功企业家,一直到最近在推广手册上才出现这家长期赞助厂商“台湾电子专卖店”的名号。
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
儿童读经班所可能遭遇的问题,王财贵都曾做过周密的考虑,并可以详细解答,诸知“不讲解行得通吗?”“不做游戏能引起兴趣吗?”乃至于教材、时间、地点的选定,招生的细节等,由于有多年实验的经验,他可以提供后来的有心人许多现成而宝贵的意见。
以目前推广中心统计的台湾五百多个儿童读经班来说,开班方式各有不同,以有赞助单位或个人奉献而不收费者占大多数,有些则是学校里的课外活动,幼儿园纳入课程,或者酌收少许费用,只有一小部分是以才艺班方式经营。不管是否收费,王财贵都表示可以接受,他也同意为任何形式的读经班挂名当顾问,只要有人肯教读经,他竭尽全力提供任何可能的协助。不过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仅限于纯粹“理念的推广”,而完全不是“连锁企业钓经营”。
照目前读经班蔚然蓬勃的速度看,他预期两三年内,台湾至少会有十万个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持续这种效应,他表示“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届时“国士胸罗廿四史,村童背诵十三经”的境界可达,对社会的和谐进步或将有相当助益。
最近,王财贵还试图将目前这种“社会教育”层面的读经班,寻求纳入体制教育的可能性,新竹科学园区实验小学,曾经有意愿试办“读经实验班”,如果进一步洽谈成功,付诸实施有日,那么这将是推广儿童读经的一大突破,再往前推广读经的路可以愈来愈宽,我们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