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筵海会,尘凡化境——黄箓大醮是什么?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9-05-31 19:53:10 阅读:次
“玄元设教,紫阳有迁拔之仪;正一垂科,黄箓有忏祈之路。”展现道教斋醮文化魅力的经典科仪——黄箓大醮在江苏无锡庄严举行。那么,你可知晓道教的黄箓大醮是什么来历?
简言之,黄箓大醮是道教斋法(坛醮)的一种。古语云:灵宝立斋、正一有醮,它的源头可追溯至祖天师时期的“三官手书”和北魏天师寇谦之的“云中音诵”,乃至时代更为远古的歌舞娱神的祭祀传统。
在时间轴线上,道教的斋法大约兴起于南朝宋的初年,这时的关键人物是陆修静天师,他整理的重要道教科范,其中就有黄箓斋仪。至于醮法,同时期的道经《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记载:醮有九品,分别是五帝醮、七星醮、六甲醮、三师醮(此四者请天神);五岳醮、三皇醮、三一醮、河图醮、居宅醮、三五醮(此五者并请地神)。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在道教科范方面又出现了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就是有着“词林万页,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之称的高道杜光庭。他在道教众多的斋醮科仪中特别重视黄箓斋,比如:他为斋主所写的黄箓斋词占到了个人创作全部斋词总数的一半以上;再比如:他集纂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斋醮典籍——洋洋五十八卷的《太上黄箓斋仪》。
杜光庭认为:黄箓斋,拯救幽灵,迁拔飞爽,开度长夜,升济穷泉,固其大旨也。然祛灾致福,谢罪希恩,人天普修,家国兼利,功无不被矣。翻译过来就是:黄箓斋的中心功能是拔度幽魂苦爽,然而它又能以此展开而惠及方方面面,全天下的人都能受到恩泽。不同于金箓斋只把皇帝作为唯一的对象,黄箓是一种普世型的科仪,通过它,道教无量度人的宏愿可以施及平民百姓。这样看来,推崇黄箓大约也是杜天师“扶宗立教”的明智之选吧。
下面画重点:杜光庭天师将谢恩醮仪添加到了黄箓斋之后,使得斋醮汇融一坛,由此逐渐奠定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斋醮活动程式。后来,宋真宗皇帝敕令王钦若修订醮法,黄箓之醮由此大兴于世。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太祖生病时曾命令“内侍王继兴就建隆观设黄箓醮”;真宗皇帝就更为热衷了,每有“天书下降”,总要修建一次黄箓大醮。元明两代帝王也延续了建醮的传统。元代宪宗和世祖都在元大都的长春宫修建过普天黄箓大醮;明代建醮就更多了,所建万寿大醮、安神醮、生辰醮、启祝醮等都属于黄箓大醮的范畴。
历史上,许多着名的高道擅长修醮,而且几乎是不分派别的。除去上面提到的陆修静和杜光庭两位天师,尚有宋代茅山派的刘混康祖师、神霄派的林灵素、全真的王玉阳和邱处机两位祖师以及清代正一派的高道娄近垣等等。
说了这么多,有小伙伴早就按捺不住去参加or观赏一场威仪赫赫的黄箓大醮或者其它的道教斋醮仪式,希望切身体会传统宗教文化的神秘内涵。但有人又会发出疑问,参加宗教活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遵守秩序、衣冠整洁、不大声喧哗、不指指点点等等,这些公共场合的基本准则,作为文明人的我们自然是不能少的。而比较特别的一项要求则是,参与斋醮道场者需“澄神静虑,清静身心”。要理解这一特殊要求,还需从“斋醮”的本义说起:
《道门科范大全集》云:“斋者,所以斋洁心神,清涤思虑,专致其精,而求交神明也”。“醮者,祭之别名也”,《道门定制》继续解释说,“香花灯烛,果酒茶汤,降天地,致万神,禳灾祷福,兼利天下。……率以涓洁为先,精神为本,丹心苦志,以希感通”。斋醮二者,心神精诚、净洁恭谨是它的核心要领。一如杜光庭天师在《修青城山诸观功德记》中所写:“或周天展醮,或黄箓开坛,报国为时,惟严与敬,固可以会真灵而福邦国也”。
所以,去参加或者观赏科仪活动的我们,要尽量做到“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藏清虚”才能“降则致神,与道合居”,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去感受斋醮活动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才能实现与仙真祖师相感应的神圣意义。
(转自:道教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