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邱祖在崂山留下的遗迹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5-08-17 01:04:13 阅读:次
吉云
崂山之行,山居六日,得暇访问了邱长春真人在崂山留下的遗迹。
经过实地考察和书本资料参看比较,访得邱真人摩崖石刻诗四十首、词一首、圣旨刻石两方,其由来一一考之于下。
据《元史》与《甘水仙源录》载: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至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县),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师从王重阳,学习道法,后为“七真”。《太清宫志》说:“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邱长春与刘长生同其他道侣五人,由宁海昆嵛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闻教义,道众大悦,各受戒律。”“邱长春这次来崂山留诗二十一首,改‘牢山’为‘鳖山’。”(见《崂山餐霞录》)经与《磻溪集》和白云洞崖壁诗相对照,实为二十首。此摩崖石刻字径十余厘米,规模颇巨,刻工亦佳,为崂山最负盛名的刻石遗迹。
诗前有序曰:“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府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予自昌阳醮罢,抵于王城永真观。南望烟霭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畅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现摘录诗四首于下,供读者欣赏。
卓荦鳖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道祖二宫南镇海,王明三崮北当途。是知物外仙游境,不向人间作画图。
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心中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在人间。
华盖真人上碧霄,道山从此蔚清标。至今绝壁幽谷下,尚有群仙听海潮。
邱祖的二十首诗,为把牢山“易为鳖山,因畅道风”抒发了个人情怀。从此,“崂山一名鳖山”之说,一直传至今天。清初顾炎武不考查邱祖改山名的原意,却在他《劳山考》中说:“邱长春改为鳌,皆鄙浅可笑。”这未免有些狂妄了。
第二首“道祖二宫南镇海”句下,《磻溪集》原注:“谓上清官、太清官也”。第二句“王明三崮北当途”下注:“谓太平兴国观道南也”。末首诗“华盖真人”即宋代太清宫道人刘若拙。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1924年),道人刘若拙自蜀云游至崂山,在太清宫旁自修一庵,供奉老子神像。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山重修本宫庙宇,永为修真之所,于是太清宫得到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见:《崂山餐霞录》)。
邱真人第一次来崂山道观讲经传玄,留诗之后,就同其他道侣回莱州昊天观了。刘长生独留太清宫,讲授经典。于是太清宫道众由此归宗,从于刘祖所创“随山派”。自此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发源地。
南宋嘉定二年己已,即金大安元年(1209年)邱祖由胶西第二次来崂山太清宫、上清宫、鹤山神清官等庙观说法阐教,留居数载。几处留下了他的诗词摩崖刻石:在太清宫留诗十首,镌刻在太清宫三皇殿后的山石上,约
烟岚初别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蒙。
云烟惨淡雨霏霏,石洞留人不放归。应是洞天相顾念,一生嗟我到来稀。
云海茫茫不见崖,潮头只见浪翻花。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这些诗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太清仙宫的特色。
诗末镌“栖霞长春子书,庚寅上石”。按上石年“庚寅”为公元1230年,金哀帝正大七年,是年为邱真人仙逝于北京白云观后的第四年。此石应为太清宫道土所镌刻。
在上清宫留诗十首,镌于玉皇殿西墙外的浑元石上,石已下陷,字被砸损,已辨认不清。兹据《磻溪集》录六首如下:
诗前序曰:“大安己已胶西醮罢,道众相邀再游鳖山,复留诗二十首。”(太清宫十首见前)上清宫十首。诗曰:
醮罢归来访道山,山深地僻海湾环。掉船即向波涛看,化出蓬莱杳霭间。
群峰峭拔下临渊,绝顶孤高上倚天。沧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烟。
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崖。海阔天高无浊秽,云深地僻转清嘉。
怪石嵌空自化成,千奇万状不能名。断崖绝壁无人到,日夜时闻仙乐声。
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崖背,不得高名贯九州。
陕右名山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鳖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尽不知。
十诗大都写景抒情之作,后二首称赞鳌山奇秀超群,惜处僻地、不得高名,为之鸣不平,越发显出了真人对鳌山——神仙窟宅的爱慕之情。
另邱祖《青玉案》词一首,刻在上清宫东面的一巨石上,字迹颇清晰,惜《磻溪集》未刊载,故录下。词曰:
乘舟共约烟霞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涛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钧天去。
词刻前,有他人为之序曰:“长春真人于大安己已年胶西醮罢,道众邀请来游此山,上至南天门,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词颇关颇美,一则填补了《磻溪集》的遗缺,二则为研究邱祖生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金大安元年起,时邱祖年62岁,居崂山数载,始回莱州昊天观,则长春真人已是将近七十岁的人了。
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正月,邱真人时年73岁,应成吉思汗诏,偕弟子十八人随宣使刘仲禄及宣差阿里鲜由潍县至益都过长山、邹平北上。兴定六年(1222年)九月,成吉思汗于行宫召见邱真人论道。他以“节欲以修身,爱民乃永国”及“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敬天爱民为本”进谏,成吉思汗奉他为神仙,主管天下教事,并赐圣旨两道,后刻于太清宫三皇殿东西廊壁的石碑上。
东廊圣旨碑全文:
钦差近侍刘仲禄奉成吉思汗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
邱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海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着者。据
邱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至给付照用。右付神仙门下收执。
照使所据,神仙应系出家门下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准此!
癸未羊儿年三月 日(年月日上有“御宝”二字)
癸未羊儿年,即元太祖十八年、南宋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1223)。
这一圣旨的意思是:邱神仙住持的院舍是每天念经文,给皇帝祝寿的地方。所有大小税赋都不要加到他们身上;邱神仙门人们的各处院舍都要免除差赋;凡冒充出家,不服差役的人们,告到官府,断案的人定要治他的罪;邱神仙住持院子的一切勤杂人员,都免差赋。
西廊第二道圣旨及金虎牌诏文碑全文:
宣差阿里鲜面奉
成吉思汗皇帝圣旨:邱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 (左日右煞)(恰)好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好底歹底,邱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
癸未年
西域化胡归顺,回到燕京,皇帝感劳,即赐金虎牌,曰:真人到处,如朕亲临。邱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掌管天下道门事务,以听神仙处置。他人勿得干预。官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
天乐道人李道谦书
这一圣旨碑文止于“奉到如此”。“癸未年
关于成吉思汗颁发给邱神仙第—道圣旨的经过情况,邱真人的弟子李志常在其所着《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如此记载:癸未羊儿年邱师东还“三月七月又辞,上赐牛马等物,师皆不受,曰:祗得驿骑足矣。上问通事阿里鲜曰:汉地,神仙弟子多少?,对曰:‘甚众,神仙来时,德兴府龙阳观中,常见官司催督差发。’上谓曰:‘应于门下人悉令蠲免!’仍赐圣旨文字一通,且用御宝。因命阿里鲜为宣差,以蒙古带喝刺八海副之,护师东还。”
综上所述,成吉思汗如此器重邱真人及其门徒,这对北方全真道教的发展,必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这两块圣旨碑刻是研究宋末元初道教发展史,以及研究成吉思汗由偏重武力征讨,向兼重“文治”转化过程中,重视汉族道、儒人才的珍贵资料。
(《中国道教》1988年第1期)